“为社会创造财富,这股东创造回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前途”
我们深知,“四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要言行并举,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东方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作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全国首家民营钢铁企业,近年来,津西在实现企业跨跃式大发展的同时,一直积极倡导和践行“四为”和谐文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承担社会责任而做出积极贡献。近日,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敬远。
记者:韩总,据我所知,津西作为民营钢铁企业,正在以“四为”和谐文化为引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何为“四为”和谐文化?你们为什么提出“四为”和谐文化的理念?
韩敬远:津西原是河北省迁西县一个地方小铁厂,年产生铁14万吨。2001年通过进行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为构建和谐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员工之间的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津西及时提出“为社会创造财富,这股东创造回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前途”的理念。2004年3月,中国东方集团在香港上市后,津西更加注重履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四句话表明了津西作为一个上市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的社会角色、价值、责任和发展方向,是津西和谐企业建设的精髓和核心内容,我们又将其明确、提炼为“四为”和谐文化。
记者:在践行“四为”和谐文化方面,津西有哪些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实际行动?
韩敬远:津西自觉提出和确立“四为”和谐文化的过程,也是努力践行“四为”和谐文化的过程。多年来,津西在“四为”和谐文化建设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第一,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社会繁荣与和谐发展。津西始终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津西广泛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有效地治理污染源。2000年以来,津西直接用于环保设施的投资高达5亿多元,对烧结、炼铁、炼钢的粉尘进行处理,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废气、废渣、废水等污染物的回收再利用,废水回收率达到100%。二是坚持依法、依规纳税,积极回报社会。改制后的8年多时间里,津西向国家上缴税金38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10000人,带动地方铁矿、运输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津西先后捐款4000多万元用于教育、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津西向灾区捐献价值600多万元的1000吨优质H型钢,作为灾区建设一栋安全、抗震、高标准的教学楼所需用钢材。三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创造者。为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津西旗帜鲜明地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八荣八耻”,广泛开展“明荣辱、树新风、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和表彰为津西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个人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
第二,为股东创造回报,凝聚企业向心力。股东是企业法人财产的所有者,为股东创造回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津西作为一个海外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对股东负责,为全体股东谋利益的市场理念,履行受托承诺,注重投资者利益的回报,实现了股本股金的保值增值,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2003年以来,津西每年以高于20%的分红比率回报股东。
第三,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平等互惠、共赢共享。客户是企业的“上帝”。津西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坚持以诚信为先,通过为客户提供真诚服务和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共赢共享,和谐发展的目的。一是倡导和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大力推行星级服务。津西秉承“用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信条,按照星级服务标准,不断完善客户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确立“厂商一体化”营销理念,对客户实施全程服务,设立质量服务热线,随时了解和处理客户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如出现质量异议,有关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赶赴国内用户现场;建立客户定期回访制度,成立售后服务部,建立物流中心,负责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工作。三是健全客户评价体系,严格合同的管理与履行。重合同、守信誉,津西产品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连续11年达到两个百分之百。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产生一笔不良贷款。
第四,为员工创造前途,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津西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创造前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完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津西实施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劳动时间、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调整和进步,并以法律文本形式做出约定;员工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其普遍关心的吃饭、住宿、乘车等热点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健全“5 1”社会保障体系,全体在职员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靠、伤有所治、产有所补、困有所济;强化企务公开制,使员工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得以落实。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为员工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经多年探索,津西在员工中推行“双聘制”;建立管理干部、优秀技术拔尖人才、技师、技工四大骨干体系;全面推行技师、技工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评,根据职级,公司每年拿出330万元给予每月50元至800元不等的技术津贴。到今年7月份,已有1839人取得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实施“素质工程”,促进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津西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起员工培训中心、图书阅览室及厂级培训教室,配备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每年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员工培训。
四是注重环境建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几年,津西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办公区、厂区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全力打造绿色钢城。
五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2006年,津西被评为“河北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企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
记者:津西在践行“四为”和谐文化、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今后,津西在这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韩敬远:今年初,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津西提出了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打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H型钢生产基地的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正在全力组织实施。同时,我们要继续高扬“四为”和谐文化的旗帜,强调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继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深知,“四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要言行并举,不断创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