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钢材市场疲软的影响下,我国钢铁企业效益大幅下降,钢铁行业进入寒冬期。
然而在市场低潮时期,河北津西钢铁集团却“风景”这边独好,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实现利税近20亿元。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该公司的利润指标在全国钢铁行业中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九位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第五位。
从1986年建厂时一个不足千人的地方小企业,到特大型企业集团和海外上市公司,这家民营钢企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取得如此佳绩的秘诀在哪里?
牵手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商,实现钢材结构高端化
8月9日,位于迁西县的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笔者在该公司H型钢一厂车间内看到,火红的异型钢坯在经过万能轧机、矫直机等一系列设备的轧制处理后,变成了一条条长长的H型钢钢材。“根据需要切割后,就成为不同规格的H型钢了。”H型钢一厂厂长介绍。
作为全国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津西公司产品出口量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多次参与H型钢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改。
“招招会不如一招鲜。”从2005年开始,津西就意识到,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依靠一般化的“大路货”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他们坚持“靠特色打品牌,以品牌占市场”理念,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选择H型钢产品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先后投资50多亿元,引进世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兴建H型钢生产线,逐步填补了华北地区型钢产品的空白。
“H型钢在市场好的时候可能不是获利最高的产品,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其附加值高,却会成为利润的主要支撑点。当前形势下,更能体现这一决策的超前性。”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建水说。
津西人的目光绝不仅仅盯在H型钢上。在H型钢一厂产品展示区,摆放着前不久轧制成功的钢板桩样品。“这种新型高效建材产品是型钢的高端,因其具有强度高、隔水性能好、可重复使用、施工简单便捷、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码头、堤防护岸等永久性结构建筑,以及封山、建桥围堰等临时性构筑物建筑上,批量生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说起钢板桩,于建水眼中流露出了兴奋。
据了解,钢板桩根据其加工制作工艺不同可分为热轧/拉森钢板桩和冷弯薄壁钢板桩,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热轧钢板桩生产在我国尚属空白,在国际上也只有安赛乐·米塔尔、韩国INI、日本新日铁等几个知名钢厂能够生产,然而这些企业对该技术拥有专利并进行封锁。“国内钢铁行业中,想开发这个项目的企业很多,但具备实际操作条件和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于建水表示。
笔者不禁疑问,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津西是如何突破技术封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与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安赛乐·米塔尔的合作。”据津西钢铁集团首席运营官朱军介绍,2007年11月,安赛乐·米塔尔通过香港股票市场,购入津西钢铁的香港上市公司——— 中国东方集团28%的股权,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第二大股东。正是依托其先进的技术,津西的钢板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据了解,目前,津西股份投资10亿元在大H型钢生产线实施钢板桩技改工程,已试轧出两个规格的钢板桩产品,计划年底投放市场;明年6月前,将生产出12种规格的钢板桩并投放市场。随着市场空间的打开,津西集团还将建设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投产后可具备生产8大系列、20个品种钢板桩产品能力,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10亿元,新增利税30亿元。
产品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是企业拓展市场优势的基础。津西坚持不懈开发系列化的产品,矿用钢、加硼钢、石油平台用钢……“只要是高规格的新产品,市场有需要,我们就积极研发,以使我们的产品规格更全、钢种更优,从而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格局。”于建水表示。“相对于钢坯,型钢的价格优势明显,有安赛乐·米塔尔及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产品结构高端化的优势,保证了我们上半年的盈利。”朱军说。
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从而使经营风险最小、效益最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加上我国GDP增速目标下调,未来5年,钢铁业的寒冬期将延续,钢铁企业将面临微利和经营困难的局面。
津西集团的发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迁西县委书记白春明提出,“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津西、服务津西、发展津西,不遗余力地为津西二次创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面对“寒流”,津西集团在做精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开始谋求二次创业多元化经营。
8月9日上午,津西现代装备制造园一期钢结构工程,长320米、宽100米的硕大钢架雏形初现,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河北津西钢铁集团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贺军告诉笔者,该工程6月底开始施工,计划9月底完成设备安装并试产,10月底达产,将在园区内实施环保、抗震、节能的绿色建筑钢构加工。
津西生产的型钢,进入装备制造园进行钢构加工,之后再供给津西着力打造的绿色地产板块使用。这条拉长的产业链条,将为津西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据介绍,他们在迁西县以及唐山市的绿色地产试点示范工程即将启动。“首先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其次是津西具有发展绿色建筑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支撑优势。”谈到进军绿色地产的初衷,中国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津西集团董事长韩敬远表示。
今年5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绿色建筑主体结构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钢构。”韩敬远告诉笔者,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钢构建筑用钢量仅为10%,钢构建筑面积仅占2%左右;发达国家为60%以上,日本和美国则占到80%以上。按照2020年达到30%计算,绿色建筑届时将达到60亿平方米,产值30万亿元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多元化经营,应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从而使经营风险最小、效益最大。H型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是绿色钢结构建筑最优的钢材。津西作为全国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型钢可以100%覆盖所有型号钢材,这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产业支撑优势。
绿色地产,只是津西非钢板块的一个重点领域。韩敬远表示,“十二五”期间,津西将依托主业,发展钢铁、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租赁、物资再生、国际贸易、文化产业等八大板块,从而实现集团的二次创业腾飞。
节能环保板块,津西集团所属的节能公司东方绿源和河北津顺,在集团内外钢铁企业实施余热、煤气、蒸汽、余压回收发电等节能改造工程、合同能源管理及服务,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金融租赁板块,东方信远和东方英丰及小额贷款公司是集团构筑的重要融资平台,2011年实现利税1.6亿元。
物资再生板块,津西集团在曹妃甸设厂,主要经营报废汽车拆解及综合加工处理再生项目,一期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报废汽车拆解工艺及拆解设备,年可拆解报废汽车1.2万辆-5万辆。
……“今年1-7月份,津西集团非钢产业蓬勃发展,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20%,而利润却已占到集团利润总额的41%以上。”韩敬远表示,到“十二五”末,津西集团将以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集团50%以上、挺进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为目标,发展成为多元化、多领域的特大型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