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西集团走过32年风雨历程,以持续改革、锐意进取、攻坚担当的时代精神,在中国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津西集团董事长韩敬远的带领下改革创新,实现了持续跨越式发展,呈现九大板块并驾齐驱、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津西特色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钢铁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回顾津西集团的发展历程,一次又一次的深层次改革,有力推动了企业持续跨越发展。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意味着津西集团再迈新征程。”11月上旬,韩敬远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津西集团将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以进入世界500强为目标,继续推进“双调”战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四个一”行动(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高管培训计划),再增销售收入千亿元,为打造“百年津西”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破局寻出路:创新、领跑
津西集团前身是津西铁厂,始建于1986年,当时是一座年产14万吨、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如今,津西集团是河北省冶金行业民营钢企改革开放的领跑者。回望津西集团32年改革经验,可以用“创新、领跑”4字概括。韩敬远视创新为改革的“魂、根、源”,敢为人先,探索改革开放破局出路,使津西集团连续16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居河北省民营制造业第一位。
体制创新添活力。起初的津西铁厂,发展缓慢、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旧的体制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束缚了员工的积极性。
机制创新做动力。津西集团推行一套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干部实行聘任制,层层聘任、层层考核的用人机制;推行“员工双聘制”,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合同化管理,形成人员能进能出、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在员工中推行末位淘汰制度,使员工形成了“在岗有压力,待岗有危机”的意识。在分配机制上,津西集团大胆创新,全部实行岗效工资制度,对公司领导实行年薪制,对中层干部实行月薪制、易岗易薪工资制度,拉开档次,并注重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高、责任重的一线岗位倾斜。
技术改造创新壮实力。津西集团以“淘汰落后,滚动发展”为核心,走高起点、高投入、高速度、短工期、高效益、低消耗、结构布局合理的发展道路。津西集团在技术改造扩张中,不仅形成铁、钢、材“一条龙”生产线,而且通过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技术装备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津西集团引进国外工艺装备和技术,对大H型钢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施钢板桩技改项目,建成国内最大型钢生产基地。
标准创新领跑行业。津西集团与全国钢标委合作,成为全国首家型钢标准研发基地,先后参与了7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制(修)订,在国内钢铁市场赢得话语权。2017年,津西集团连任全国钢标委委员单位,并成为全国钢标委异型钢结构工作组成员单位、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起草修订GB/T33162-2016《冷弯型钢用热连轧钢板及钢带》、GB/T706-2016《热轧型钢》等1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并承办贯彻《热轧型钢》《铁塔用热轧角钢》国家标准会议。
公益创新造福社会。津西集团在实现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
一是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津西集团改制当年缴纳税金1.2亿元,以后逐年递增,2009年纳税近10亿元、2017年纳税超过30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80亿元,支撑起了迁西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连续多年被国家及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评为“纳税先进企业”。
二是设立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优秀传统。2015年6月份,津西集团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成为首个民营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旨在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造福桑梓,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2004年5月份,津西集团为新建的迁西一中捐款800万元;2005年,韩敬远捐资200万元设立河北省静远教育基金,并于2011年增至1000万元,用于奖励迁西一中优秀师生;2011年捐资1000万元,建立一所唐山市高标准的迁西县静远幼儿园。韩敬远被迁西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教育发展终身贡献奖”和“迁西县一中荣誉校长”“静远幼儿园荣誉园长”称号。
四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出国学启蒙教育精华读本《蒙学十三经》。《蒙学十三经》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韩敬远任《蒙学十三经》编委会主任,该读本在内容上分为识字、训诫、韵语、典故知识4类,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13篇,由1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10余年精心编著而成。
迈向高质量发展:“双调”战略 “四个一”工程
今年9月下旬,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该市钢铁企业中开展“四个一”行动,提出推广津西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经验。韩敬远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近年来,津西集团主动转型、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与新兴并进、跟随向引领转变,实施了“双调”战略和“四个一”工程,有效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
在实施“双调”战略上,津西集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产业调结构,打造型钢生产基地。在传统钢铁产业方面,津西集团以钢板桩和H型钢为核心做精做强钢铁主业,打造型钢生产基地,提高供给质量。2017年,津西集团实施了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产品升级项目,并过钢试车。该项目可生产最大规格900毫米的U型、850毫米的Z型钢板桩和1100毫米的超大H型钢,有70多种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在此基础上,津西集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9度抗震、5倍节能、20倍空气净化的装配式钢构建筑产品。目前,其首个钢结构示范项目———津西集团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打造了从钢铁生产到深加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完整产业链,并带动绿色建材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二是瞄准高科技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2014年,津西集团与美国硅谷专家团队合作,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从美国硅谷、日本和欧洲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资深专家30余人,组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大数据首席专家在内的200人科技研发团队,搭建了以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津西集团高新科技板块。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津西集团还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创造了“创新常态化、产品高端化、产业新兴化、管理职业化”4条管理经验。
一是引进专家团队,以人才引领产品结构高端化。津西集团主要立足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引进专家团队。例如,津西先后与多家专业从事型钢销售业务的国际营销公司合作,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型钢出口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钢板桩销售量稳居全国首位。
二是着力建设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创新常态化。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层面,津西集团先后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成立型钢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平台,并成立院士工作站、绿色钢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深化技术创新层面,聘请首席工程师为公司副总经理,成立专业技术人才序列,创建11个创新工作室等。
三是进军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推进集团产业新兴化。津西集团高新科技板块以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核心,主要生产的硬件产品为用于芯片生产的高速、高精度电子束图像在线检测系统。该产品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在软件方面,津西集团已取得10多项软件著作权等,被世界第一芯片供应商认定为首选技术提供者。
四是注重高管培养,推进管理团队职业化。津西集团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有针对性地组织高管团队培训,经营管理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例如,津西集团先后组织高管人员到多个国家考察学习,到清华大学学习精益管理、全流程管理等专业课程等,使高管人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