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形势这么困难,韩敬远董事长和津西还想着我们,为我们发放津西特病大病救助金,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我代表特病大病特困员工和家属真心感谢津西,感谢韩董事长。我们能在津西这个大家庭工作真好!”津西集团(以下简称“津西”)员工王海波激动地说。
1月25日上午,正值四九,天寒地冻,津西股份办公楼七楼大会议室却流淌着汩汩的爱意,散发着暖暖的深情——津西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发放仪式在这里举行。仪式上,津西股份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金小春代表董事长韩敬远和津西为特病大病特困员工发放4万元、2万元、1万元等数额不等的救助金共38.5万元。其中,员工自身救助总额为32.9万元,员工家属救助总额为5.6万元;最高救助额为4万元,共救助129人。
此次津西特病大病特困基金第七次集中救助,是津西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恪守韩敬远董事长“绝不让一名员工因病致贫”承诺的具体表现。这一组组数字见证了津西“关爱员工”救助工作的卓有成效,打开了因特病、大病造成特困的员工的希望之窗。
不让员工因病致贫
多年来,韩敬远在带领企业搏击市场、创新奋进、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心系员工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并把救助患特病大病员工和家庭特困员工作为一项事关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他曾多次强调,“员工利益无小事”,“绝不让一名员工因病致贫”。
2007年以前,津西对患特病大病员工一直实行“行政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工会报销50%自付费”的政策。尽管此举大大减轻了患特病大病员工的经济负担,但员工个人自付的部分对一般工薪家庭来讲也往往难以承受。为彻底解除这部分员工的后顾之忧,2007年11月,在韩敬远的倡议下,津西通过行政每年拨款30万元,工会一次性拨款10万元,员工每人自愿交纳12元,加上干部员工自愿捐款734718.5元,建立起总额约125万元的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随着企业人数的增加,津西逐年发展新员工加入基金组织,每位员工只需一次性缴纳12元的入会基金,即可在本人或家属患特病大病时得到救助。此举极大地减轻员工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了员工“因病致贫”窘况。
按照基金管理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津西员工因病、意外事故死亡或残疾,员工或员工家属患特大疑难病造成家庭特殊困难的,均可从该基金获得最低1000元的救助。其中,患特病大病的员工,医药费个人统筹负担部分原则上可获得100%救助。这意味着,津西员工治大病可以不掏一分钱。
“用爱心暖人心,用诚心换真心。”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是津西关爱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集团广大员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的建立,不仅丰富完善了员工保障体系,还与员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共同构成具有津西特色的“5 2”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为因患特病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津西一直对患特病大病的员工及家属进行慰问救助,并做好持续跟踪救助。以高志文、付成达、李连春、吴立稳、韩艳林、马玉明、张振同等为代表的身患特病大病的员工,一直被列入救助及慰问的名单,成为津西持续关注的对象,让身处困境中的员工和家属深受感动。
雪中送炭的救命钱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为了把员工特病大病救助这件好事办好,津西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心中装着员工,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
这项基金建立后,津西股份轧钢厂员工王再明成为第一个受益人:2007年,王再明因心脏病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医药费用总额达到6万元。除医保报销外,津西为他自付的2.6万元进行全额救助。这2.6万元,不但解决了他长期服药给全家造成的生活困难,也增强了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勇气。“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真的很管用,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王再明激动地说。
“当时只花12元参加了员工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如今拿到了2万元救助金,这可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钱啊。”当津西股份患尿毒症员工李连春的妻子从金小春手中接过2万元的救助金时,表达着心中的感谢。李连春2009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为治病花去家中的所有积蓄。随着病情的加重,他每隔2天~3天就要去医院透析一次,每次透析费用700多元,加上往返的车票和食宿,每月用于透析的费用高达1万余元。在李连春无助的时候,津西连续4年对他和他的家庭进行救助,每次除报销外救助3000元到2万元不等。津西的救助基金解除了他家的燃眉之急,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这只是津西救助员工本人的其中两例。2013年1月26日,津西救助组冒雪前往上营乡董家口村慰问津西股份患胃癌员工张秀,送去了1.6万元的救助金;在患骨盆肿瘤的租赁万通员工吴立稳家中,救助组关切询问他的病情和家庭经济情况,鼓励他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并按规定给予其3万元救助金;在做心脏支架手术的集团大方重工员工高俊卿家中,当高俊卿和退休的妻子从救助组接过1.9万元救助金时,他们紧紧拉住慰问人员的双手,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用感恩之心工作
员工家属也是津西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员工本人患特病大病得到救助的同时,津西的救助基金还对员工家属伸出援助之手,使救助金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员工,范围更广。
津西集团大方重工员工张银年仅15岁的儿子于2001年不幸患白血病,要经常去北京、哈尔滨等地住院治疗,前前后后花费了90多万元。巨额医疗费用使家里所有积蓄顷刻间乌有,还使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在成立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之前,津西干部员工通过捐款的方式对其多次进行救助。自2007年建立该基金以来,津西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始终坚持每年对其进行救助和慰问。走进这个贫困家庭,干净整洁的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三好学生”、“成绩第一名”等大大小小的奖状。看着这些奖状,让人感到心酸,但也看到了这一家人骨子里的坚强和在津西救助下的信心。“谢谢津西,谢谢……”这就是不善言辞的张银每次对慰问组成员说得最多的话。
2008年,对津西股份员工任树忠家庭来说,是最为不幸的一年。当妻子的一纸冰冷的诊断通知书递到任树忠手中时,犹如晴天霹雳,重重撞击着这个不幸的家庭。医生说,进行肾移植手术,还有希望。34万元的手术费用,一下子使这个刚组建时间不长的小家陷入困境。肾移植手术以失败告终。由于无处筹款和没有相匹配的肾源,这几年来,妻子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透析费用每年就达12多万元。妻子患病后,任树忠所在单位积极倡议员工伸出援助之手,进行爱心捐助,并上报公司领导,公司立即决定对其进行救助,已连续救助6年。“我一定以感恩之心工作,来报答津西对我妻子的救助。”憨厚的任树忠说。
7年来,津西一直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把有限的救助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更多的困难员工得到救助,感受到企业温暖。特别是2012年在钢铁市场整体低迷、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的严峻形势下,韩敬远作出指示:市场形势再严峻,也要关爱员工。当年,共发放救助金47万元,救助128人次。截至目前,津西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已经累计救助701人次,发放救助金229.16万元,成为员工避免因病致贫的重要保证。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津西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要为因病致贫的员工提供救助,渡过难关,让特病大病特困员工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津西的温暖,并使他们树立起战胜病魔和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不管以后钢铁形势多么严峻、多么困难,津西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困难员工群体,扩大救助基金的覆盖面和救助能力,驱走他们的‘寒冷’,给他们暖暖的阳光。”韩敬远如是说。
(原载《中国冶金报》2014年2月8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