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层单位,是构成企业摩天大厦的基石,其能量和作用不可小觑。在津西众多班组中,有一个拉得出、叫得响的班组,它就是津西股份轧钢厂动力作业区乙班。
该班组现有员工15人,平均年龄36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3人。就是这支小小的团队,却肩负着轧钢厂三条轧线电气、仪表、自动化设备维护和水系统水泵及水处理设备的看护工作。近年来,班组全体员工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乐于奉献,在安全生产、班组建设、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业绩,确保三条轧线生产稳定顺行,被津西股份授予2016年度“五型标准化”最佳班组。
手捧金光闪闪的奖牌,班长孙红桃难掩丰收的喜悦,和采访记者说道:“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我们要以它为前进的新起点,把‘五型标准化’班组建设搞得更好,切实当好轧线设备‘保护神’,为轧钢安全顺产提供可靠保障。”
“班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
谈起班组成员时候,班长孙红桃很是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班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但这些绝技不是天生就有的,是经过长年累月刻苦钻研出来的。”
长期以来,这个班组按照集团董事局主席韩敬远“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指示,有目的、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坚持开展“一日一题”活动,让员工对轧线设备基础资料和理论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全面。同时,通过定期开展班组技术比武,大力提升员工实践本领,并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进行专题技术讨论,每个人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巡检小窍门等讲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这方面,班组老员工侯建国堪称学习典范。侯建国原是一名维修电工,一直对自动化控制很感兴趣,但苦于理论知识的缺乏,成为心中的痛。进入这个班组后,他主动和班长说:“我要把自动控制编程学习好,也不枉我干电工一场。”于是,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他一头扎进自动化控制学习。业余时间,他进行编程数据学习;班中一有空闲,就钻研轧线控制程序;遇到不懂的,就请教班长和自动化人员。慢慢地,他从入门到自己编程,并借助自己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时常为设备控制的改进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付诸于实践,取得可观的效益:
一轧精轧电机的冷却风机,原设计是手动启停,造成电能极大浪费。侯建国仔细研究后,大胆在风机控制回路中增加接触器和转换开关,并用主电机运行型号控制接触器,达到“电机运转风机启动,电机停止风机停止”,实现风机单独控制切断风机电源避免影响生产。此项技改,年可节约电费92.4万元。
2016年3月,一轧进行自动控制二级改造工程,侯建国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天追在北科麦思科工程师后面,诚心诚意地学习二级服务器知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侯建国的真诚努力,终于取得真经。他成了自动化控制方面的行家里手。侯建国的“破茧成蝶”,为年轻员工带来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除了侯建国外,其他员工也个个身怀“绝技”,均能独当一面:刘佳伟凭借“听”的经验,从控制装置的异响中,多次发现D、E辊道电机接地,避免装置烧毁事故;刘长保发挥“勤”的优势,在粗轧电机后轴瓦漏油时,及时停机处理,避免轴瓦烧损事故;曹武凭借脑筋灵、点子多、爱钻研的特长,对推钢机限位控制器进行改造,保障设备联锁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班组安全生产氛围特别浓郁”
在技术过硬的同时,该班组时刻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养成了一举手、一投足都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将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有效推动了安全生产。
他们通过开展“现身说法”、“安全知识竞赛”、“家属座谈会”、“签订安全军令状”等活动,切实树立了班组成员“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意识;在学习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每天关注安全考评体系及通报,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重复性事故发生。在每天班前、班后会上,利用5分钟时间抽查每位员工掌握相关制度的情况,各项制度达到人人熟练背诵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各岗位每天由班长、交接班员工面对面交接,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况,把生产存在的问题当面交接清楚,以便接班人员和班长能够及时掌握各项生产情况,有效避免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班组涉及岗位多、“战线长”的实际,为提高工作效率,该班组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微信群的建立,极大方便员工相互联系,保障了安全生产。2016年10月的一天夜班,中心泵站一次池一台泵出现故障,若不及时恢复将直接影响三条轧线的生产。当水泵负责人邵建全在微信群里面发布这一信息后,三条轧线电工除值守人员外,均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并立即处理:邵建全负责按照规程进行倒泵操作,冯丽蒙进入一次池池底配合开关阀门,曹武、刘海滨到配电柜处配合停送电……从停泵、倒泵到正常供水,前后用时将近5分钟,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了按安全、设备规程进行操作。倒泵后,曹武和刘海滨在配电室查找线路故障,冯丽蒙与邵建全在一次池池底检查摇测电机,最后发现是接触器触电老化造成跳闸。更换备件后,生产迅速恢复正常。
“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自觉穿戴好防护用品,按章作业,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班组安全生产氛围特别浓郁!”孙红桃开心地评价说。
“降本增效、技术创新,人人有责”
谈到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这个话题,孙红桃喜滋滋地介绍说:“在降本增效工作中,我们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积极营造节约一度电、一吨水、一把拖布、一把棉丝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降本增效、技术创新,人人有责’的理念,鼓励员工多提合理化建议,进一步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正如她所说,该班组成员除了“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外,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掘出了无限的“智慧源泉”,使“创新之花”开遍轧钢厂。
———在开展“节约一把棉丝”的活动期间,该班组将一个月的用量平均分配给每名员工后,路伟明把自己的旧毛巾拿出来擦拭设备,用完了洗干净再用。渐渐地,又开始把油污少的棉丝洗干净接着用,这样每月可以节省一半的棉丝。于是,大家纷纷效仿。自此,每月棉丝用量减少一半。
———二轧和三轧卷曲夹送辊4台15KW电机,原设计控制模式是长期运转。曹武是最能研究细节的人。他想:如果松开就让夹送辊停下来,不是也可以节电吗?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开始找图纸研究。他发现:电机转动和加紧、松开是两个控制开关,操作工操作时也很麻烦。经过研究,他大胆把电机控制夹紧、松开的控制和电机启停加入联锁控制,实现了“夹送辊夹紧电机运转,夹送辊松开电机停止”。这样,每生产一卷带钢,夹送辊就停止运转30秒,按照每班平均900支计算,轧钢厂电耗下降0.13度/吨。
———轧钢厂三条轧线共有39台变压器,要求每班巡检2次。每台变压器都有门锁锁好封闭式管理。因为门锁在露天处,雨雪天气使锁芯进水转动不灵活,每年要更换两批门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龙结合现场实际,用带钢片自己制作了防雨罩装上,并定期对锁芯加油,延长了门锁使用寿命。
……
这样的例子在该班组举不胜举。2016年度,该班组员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5条实施15条,年节约用电约11.3万度,完成修旧利废项目34台件,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项,累计创效约54万元;解决二轧、三轧活套和立辊风机自动启停控制改造,二轧、三轧粗轧电机冷却风机改造,二轧摆动台液压站、精轧稀油站油泵改造等能源浪费问题;自修5#化学除油器,节约外围承包费用5万元;班组范围内无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按照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开启、关闭时间,既保证了环境光照亮度,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注重生产生活细节,打造和谐团队”
作为轧钢厂标杆型班组,该班组不仅努力抓好业务管理,班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建设也毫不放松。“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老大姐孙红桃带领下,我们一直注重生产和生活细节,打造和谐团队。”员工们如是说。
说起了这个的“和谐团队”,孙红桃深有感触,于是和记者敞开了“话匣子”———
“在维护生产过程中,我们班组始终注重保护周边环境,强化环保管理,不断增强班组成员的环保意识;在配电室、值班室、更衣室、工具箱等区域,严格按照“5S”标准进行合理布置,做到物品摆放整洁有序,备件定置管理,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班组成员遵章守纪,集体荣誉感强,人人爱护集体,组织纪律观念强,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厂部和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争创和维护班组荣誉凝聚合力。”
“我们班组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现场设备不运转,员工不下班、不吃饭。生产期间换辊、检修和事故停机,一般都没有固定和计划时间,经常与就餐时间发生冲突,但班组成员没有一个因吃饭影响生产。他们都是把现场问题处理好,设备运转后,才聚在一起开心吃饭。即使有一个人工作没收尾不到场,大家都去帮忙,人全了才开始吃饭,并边吃饭边总结自己在这次工作中的失误和准备不足的地方,下次怎么做才会更节省时间,怎么做才会准备得更充分。我就在旁边看着他们争论、探讨和一点一点地进步、成长。这种场面,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每名员工,都很爱岗敬业。2016年10月,一轧粗轧电机打火严重,直接制约生产,为了避免情况恶化造成电机烧毁,路伟明三天三夜寸步不离守在电机旁边,认真盯办每一道工序和打磨标准。电机正常运转的那一刻,路伟明终于放松下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深为这样的员工感到自豪。”
“在设备维护方面,作为班长我明白设备维护全靠‘七分准备三分检修’。每次检修,无论时间长短,我都把工具和备件落实好,哪项工作需要哪种工具,备件线下实验正常,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任务,设备周期从平时设备更换记录中总结出每台设备的使用周期,临近期限的立即组织下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不仅能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员工的优越感和自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创新管理年”的各项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自己班组获得的荣誉,津西股份轧钢厂动力作业区乙班全体员工信心满满。他们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扬长补短、与时俱进,在“三创三提”中,用青春和汗水描绘人生的美好画卷。